幼小衔接的话题,似乎总是说不完。
家长们一方面希望面面俱到,一方面又陷入细节漩涡,疲惫不堪。
Maggie校长也是一位妈妈,她也回答过家长很多关于幼小衔接的疑问。今天,她希望用一篇系统的文章,梳理出孩子幼小衔接需要注意的八大能力,帮助家长们更加从容、科学地引导和陪伴孩子成长。
|NO.1
收纳能力
收纳能力是家长们最易忽视的能力。
科学、合理收纳玩具或家具,能让孩子养成积极、良好的收纳习惯,大大减轻家长的家务量。
除此之外,孩子一旦拥有收纳习惯,他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效率也会提高。最重要的是,在主动收纳的过程中,孩子不仅锻炼了分类、排列、组合,归纳能力,还锻炼了空间思维能力。
例子:4-6岁,孩子进入分房独立阶段,家长将游戏区从客厅转移到儿童房内,有意培养孩子的“自我空间管理”意识,同时与孩子约法三章:儿童房的主人是他/她,父母只负责检查和监督。孩子每次用完东西,必须放回原位。设立每天“小红花任务”督促孩子及时收纳。
书籍、玩具收纳
孩子7岁进入学龄期后,学业压力会骤增,所以幼小衔接是建立和强化收纳习惯的关键时期。
如果孩子养成了良好的收纳习惯和空间管理能力,未来他就能更好地自我管理,适应在校生活。
很多孩子刚上小学时经常弄丢文具、书本、校服,漏做作业。这些现象都与收纳能力没有养成有很大关系。
|NO.2
听知觉能力
听知觉(Audio Perception),是指一个人有意义地辨认、选择和理解声音刺激的能力。
我们的耳朵听到声音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,神经冲动会通过神经系统到达大脑听觉中心。
然而这些神经冲动到达听觉中心后,我们能否高效将其转化为“意义”,也就是“听进去,听明白,有反应”呢?
这就涉及听知觉能力强弱的问题了。
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,听知觉能力与他的听课质量和沟通能力息息相关。
接下来,小世将为大家介绍听知觉的五个方面,并且提供训练建议。
(1)听知觉辨别力:
听见声音,比如能否听到指针滴答的声音。
训练小建议:孩子闭眼,家长把秒表藏在某处,让孩子通过听微弱的声音来判断秒表所在的方向。
(2)听知觉理解力:
了解语言,比如能否听指示做事。
训练小建议:家长多跟孩子交谈,帮孩子补充与生活相关的词汇。如果孩子不理解,家长可以用图片,动作辅助。孩子脑中的词汇多了,未来听课时就能更快理解了。
(3)听知觉记忆力:
记住并能复述听到的内容,比如回家复述在幼儿园听到的故事。
训练小建议:家长为孩子读一组由数字,字母,或者动植物名称组合而成的“密码”,看孩子听完后可否把“密码“复述出来。
(4)听知觉排序力:
能将听到的内容按照顺序复述背诵出来,比如背诵唐诗宋词。
训练小建议:家长让孩子做顺背或者倒背数字。从短的数字组,或字母组开始,逐渐拉长,每天做三到五次,效果比较明显。
(5)听说结合能力:
对听见的声音做出有意义的语言反应,比如听到“白天”可以说出反义词“晚上”。
训练小建议:家长讲故事时不要讲完,留结局让孩子自己来完成。这不但可以锻炼听说能力,还可以增强听觉联想。
|NO.3
视知觉能力
在心理学中,视知觉是一种将到达眼睛的可见光信息解释,并利用其来计划或行动的能力。
说得通俗一点,就是看懂眼前的信息,利用看到的信息,做出相应合理的行为。
如果细分,视知觉包含了视觉注意力、视觉记忆、图形区辨和视觉想象。
视觉注意力:孩子能否注意到东西;能否持续注意东西;面对多个东西,能否忽略不相干的...
视觉记忆:妈妈指着小狗说是狗,小朋友看到特征类似的其他狗能否识别判断。
图形区辨:孩子能否区分有四条腿的不同动物,不同颜色质地的杯子等。
视觉想象:孩子能否听妈妈说“一只蝴蝶”,就想象出蝴蝶并且画出来。
视知觉不仅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很重要,还与我们的学习能力密切相关。视知觉能力发展不足可能导致孩子入学后出现什么麻烦呢?
注意力不集中
写字时常多一笔少一笔
对数学应用题理解困难
阅读容易跳行
写作业看一眼写一笔,写作业速度极慢
.......
针对视知觉的训练方法有很多,家长朋友们可以先判断孩子在视知觉哪方面需要改善,然后选择针对性强的方法。
例如,迷宫训练就对视觉注意力的提升有帮助。
未完待续。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
具体报名步骤请参考往期推文:
2021年5月31日